又去了更远的云水城,甚至还托人将丹木果送到了边关的军营,可每次的结果都差不多——客商们对丹木果赞不绝口,却无人能为他牵线搭桥,引荐到修仙门派。
他不免有些失望,但从未放弃,每隔数月,便再背一筐果子出门,风雨无阻。
有几次,他终於等来了几位看似有些背景的大人物。一次,是个自称来自云水城大户人家的管事,姓王,四十多岁,穿着锦袍,腰间挂着玉佩,身後还跟着两个小厮,气势颇足。
李长青忙迎上去,热情地介绍丹木果,顺便试探道:「王管事,您在云水城见多识广,可曾认识些仙门中人?我这丹木果虽是山间野果,却有奇效,若能献给仙门,定能派上用场。」
王管事听罢,捋了捋胡须,笑得有些敷衍:「仙门?哈哈,老丈说笑了,那些高人哪是我们能攀上的?我家老爷虽有些薄财,却也只是凡俗之人,仙门的事,想都别想。」他虽没帮上忙,却对丹木果颇感兴趣,买了两筐回去,说是送给老爷尝鲜。
还有一次,李长青在边关认识了一个军营里的小校尉,姓张,三十出头,生得五大三粗,满脸络腮胡,腰间挂着一把大刀,颇有几分威势。那校尉咬了一口丹木果,眼睛一亮,拍着大腿道:「好东西!行军时若有这果子,弟兄们就不用背那麽多乾粮了!老丈,这果子我多买些,你给个实诚价!」
李长青见他爽快,心中燃起几分希望,试探道:「张校尉,您在军中想必认识不少人物,若能帮我引荐几位仙门高人,这果子我半价卖您,如何?」张校尉一愣,挠了挠头,苦笑道:「老丈,你这要求可难住我了。
仙门高人?我们这些泥腿子,哪见过那等人物?不过,我倒能帮你把果子推销给其他营头,这总行吧?」李长青虽有些失望,但也只能点头应下。
几年下来,李长青虽赚了些银两,丹木果的名气也渐渐传开,可始终未能结缘仙门中人。他不甘心,决定换个法子——将大人物请到丹木村来,让他们亲眼瞧瞧村里的孩子,或许能看出几分潜力。
於是,他开始有意识地邀请那些买过丹木果的富商、管事,甚至军中校尉,许以重利,请他们来村里做客。
第一次请来的,是云水城的王管事。那日,李长青早早地安排好了一切,村头搭起了竹棚,棚下摆着几张木桌,桌上放着丹木果和自酿的果酒,村里的nV人们还特意做了些山间野味,香气扑鼻。
王管事带着两个小厮,骑马而来,一进村便啧啧称奇:「这地方可真偏僻,山清水秀,空气里都透着甜味,不错,不错!」
李长青陪着笑,领着他四处转了转,指着满山的丹木树道:「王管事,您瞧,这便是丹木果的来处,我们村世代靠这果子为生,今日请您来,一是让您尝尝鲜,二嘛……」他顿了顿,语气略带试探,「想请您看看我们村里的娃娃,都是好苗子,若能得贵人提携,日後定有大出息。」
说罢,他一挥手,早已候在一旁的堂德、堂安等人便走了出来。
堂德虽瘦小,却卖力地扎着马步,额头满是汗珠;堂福和堂贵对打一套拳法,拳风凌厉,引得王管事连连点头;堂安和堂康则捧着书本,背诵口诀,字正腔圆;堂健挥舞着木棍,气势十足,颇有些小将风范。
王管事看得津津有味,忍不住拍手:「好!这些娃娃看着都有几分JiNg神头,尤其是那两个打拳的,颇有几分气势!」
李长青忙趁热打铁:「王管事,若您有门路,能将他们引荐给仙门高人,我定当重谢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