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龙兴华夏 > 第四百八十七章 无米之炊(2/2)

第四百八十七章 无米之炊(2/2)

听到李成林说起欠饷来,丁宝桢的脸上现了一丝尴尬之

“这样,呆会儿先把这抚恤银发下去,这欠饷么,再等一等……”丁宝桢有些烦的起,踱起步来,“每个人一两……不,二两抚恤银吧!你呆会儿便拿我的手令,去藩库支取现银吧!”

而山东地方的财政,之所以会如此的窘迫,虽全非他丁宝桢一人之过,但也和他本人的作派不无关系。

听到丁宝桢的责问,李成林吓了一,但他在来时已经料到丁宝桢会有此一问,事先就这一块早已想好了说词,赶哭丧着脸回答:“大人,这绿营现下缺衣少饷的,您也不是不知,营里可用的劈山炮只有不到十门,也没有多少骡可用,带炮走的话,定会耽误行程,再说了,还欠着三个月的饷银没发啊……”

“大人,北洋师早不来晚不来,恰恰在要事这几天,集中于威海湾练,以前他们的练地方,可不是威海湾啊……”李成林又说,“这一次荣登师营一哗变,丁汝昌立就来了,这消息传的,也未免太快了吧?”

在任山东巡抚任时,丁宝桢兴修利,诛杀匪逆,整顿吏治,兴办洋务,恤民困。时人对丁宝桢的清风亮节推崇备至,赞其守“清绝”。在一些人的笔下,丁宝桢是一个“严刚有威”、“凛然可畏”之人,可以说是一个清官廉吏型的概念化的人

“也是你无能!带了这许多人去,非但没平息得了哗变,反让他们给打死了这么多人!”丁宝桢看着李成林,大声怒叱,“你难就没想过他们会如此?为何不带几门炮过去?”

作为一个旧制度的卫者,丁宝桢一直崇尚“清浊分明”、“正邪不两立”的世原则。他对于官场的认识是:“今吏治纷然糜杂:便捷者为才华,依阿者为练达,纵恣者为阔大,粉饰者为明。”因此,造成了“瓦釜雷鸣,黄钟毁弃”的令人丧气的社会现实。虽然如此,丁宝桢认为,为官一方者不可灰心丧气,要洁自好,有所作为,他曾对属下说:“且丰草蔽谷,幽兰自芳;举世混沌,清士乃见”,“藉此官势,作德于民”。对于官的目的,丁宝桢崇尚孔的“学而优则仕”和孟的“幼而学之,壮而行之”,希望自己能够“其所学,以救敝而起衰”,因为“贤人,则民生遂”,他认为,只要有了好官清官,黎民百姓才能过上好日,“官当以民养民为第一要事,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,盖民为国本,培养民气即培养国脉。得民心乐,民气和则不,而国家于以平康,此即报国也。……务须时时察此言,立心照办。不使一事不可对民,一念不可对民。凡有害民者,必尽力除之;有利于民者,必实心谋之。我自尽其心,而百姓不忘……”他时常告诫自己要“刻苦好官,行好事”。

个招呼都不打……”听到丁宝桢的第一反应不是责怪自己办事不力,李成林赶,“他们明显是向着哗变那伙人的!再说了,他们来得也未免太巧了吧?”

“确是如此……”丁宝桢的脸变得越来越难看,“他李少荃只怕脱不了系!定是他背后主使,丁汝昌才敢如此的大胆!……”

而区区八十几两的银,竟然还要他堂堂绿营提督去藩库领,说去也真是叫人笑掉大牙了!

听了李成林的“提醒”,丁宝桢眉一皱,脸又有些变了。

听到丁宝桢已然将怒火转移到了李鸿章和丁汝昌上,李成林心里正自松了一气,却冷不防丁宝桢的一句话又让他的心悬了起来。

听到丁宝桢说了抚恤银的数目,李成林在心里叹了气,但表面上还得装一副德的样来:“谢抚台大人恤!……”

李成林忍着满腹牢,行礼告退。他已经决定了,现在就去藩库领银,否则一不留神,只怕这八十几两,也拿不到手!

李成林退下之后,丁宝桢想到这一次不但没能平息师营的哗变,又白白的支去了一笔银,虽然数目不多,但仍是让他痛不已。

二两银一条命,这山东绿营兵的命,还真是贱到家了啊!

“这一次又死了四十多号人,这饷银要是再不发下去,只怕这绿营也要和师营一样了……”李成林哀声

【1】【2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【gb/第四爱】欢迎来到【极袄】病恹格格遇宠夫她会在我的海湾里漂流NPH重回九零我只想学习燥雨(校园 1v1h)为舟【古言 NP】